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园地> 家庭家教家风
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 | “我身边的家风故事”展播 ⑮
浏览次数:

图片

家风传承:红色基因与乡土情深的育人力量

图片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我的成长轨迹始终伴随着两股交织的力量——父亲胸前的党徽闪耀的赤诚与母亲掌心的老茧传递的质朴。这两股力量编织成独特的家风密码,塑造了我党员教师的双重人生坐标,更滋养出我质朴简约的教学风格。

父亲是一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是农村基层的一名会计。虽自嘲 “芝麻小官”,但管的事情却不少:张家婆媳吵架、李家不按计划生二胎、王家盖房占地……成天忙得脚不占地、人不着家。即使这样,我也会常常看到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铺展一片片剪下的报纸,贴在泛黄的笔记本上,时不时还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沙沙游走,留下一段段工整的文字。童年调皮的我在观望的同时,趁他不注意在笔记本上涂鸦,引发父亲难得的愠色:“丫头,这字里行间都是信仰,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啊!”。就在那时,我第一次感受到到信仰的力量和文字的温度。

母亲的勤俭持家给予我深远教益。她常常告诉我,从春播秧苗到秋收谷物,再到碗里的白米饭,每一粒米都需要农民付出很多艰辛地农作。我小时候身体瘦弱,碗里总是吃剩一些饭。看着母亲那充满老茧的手,拿起饭碗默默吞咽残羹的瞬间突然长大——原来勤俭不是贫瘠的妥协,而是对生命馈赠的敬畏。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不仅让我在生活上过得充实,更让我在工作中懂得了珍惜资源,见不得学校里白天开着的灯,晚上亮着的大屏幕,总是要伸手关一关才能安心地离开学校。想想母亲的口头禅确实有道理:浪费相当于犯罪!

工作中,我将家风润泽的优秀品德融入教育事业,立志成为良师。我坚信:“课大于天”,孩子们的成长时间不能浪费。课前,我总会精心设计好每一项学习任务,仔细琢磨每一个重难点,力求课堂四十分钟高质高效,凝练出质朴简约的教学风格。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我利用班会课上常常给学生们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故事,让他们从小接受红色洗礼;我带领学生们在种植园里见证土地的奇迹,在劳作中学会技能,懂得感恩;在学校午值就餐期间,我带头做到“光盘行动”,用行动践行勤俭节约的好家风。

如今站在讲台上回望,终于理解家风的深意:它不仅是父亲的笔记本和母亲手上的老茧,更是流动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当我把父亲的党徽别在胸前,当母亲纳的千层底成为家访路上的陪伴,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便有了新的接棒人。家风,是我此生的珍宝与奋进的引擎,我会用一生去守护它,传承它,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秦月红 姜堰区东桥小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