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园地> 家庭家教家风
栀子花讲堂| 初中孩子成长攻略:自律与情感的双重引领
浏览次数:

作为一名初中孩子的家长,我深切体会到这一阶段孩子成长的复杂性。我家孩子目前正上初二,在学习上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成绩较为稳定在中上水平。可自律性不足、沉迷游戏,以及初中生激素水平分泌不平衡导致在情感上的过度感性,又成了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棘手难题。经过不断摸索与思考,我逐渐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愿与大家分享。



拆解游戏诱惑,搭建自律阶梯

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堪称无孔不入。在分析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时,我发现游戏设计的精妙之处恰恰击中了孩子心理的“要害”。游戏中,每一次小小的操作都能换来即时反馈,或是得分增加,或是解锁新道具,或者是新出的道具很拉风,这种高频次的奖励机制极大地满足了孩子渴望被认可、追求成就感的心理。相比之下,学习知识的过程漫长且枯燥,成果往往不会立刻显现,更有甚者成绩还会有退步的情况,孩子在两者对比中,自然容易倒向游戏的怀抱。

u=667883414,1324552807&fm=253&fmt=auto&app=138&f=JPEG.jpg

明白了这一点,我便着手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我们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探讨他喜欢的游戏类型。比如,他特别痴迷一款枪战类游戏,原因是能在游戏里通过合理战术,战胜对手,收获掌控全局的快感。我顺势引导,将学习类比成一场游戏,告诉他每天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多少作业,让写作业就如同游戏中的不同关卡,提高学习效率,赢得知识储备,就是在为“中考通关”做准备。

我们约定,周一到周五,除非需要通过手机查找资料外部碰手机;周末在高质量完成作业后,能让他合理自由支配手机的使用。起初,孩子难免会试图“耍赖”,周一到周五的时候就想过过玩手机的瘾,但我坚守底线,同时给予他充分的理解与鼓励。每当他成功遵守规则,我都会及时肯定。在周末的手机自主支配中,当他主动放下手机,参与到家庭活动、户外活动中时,及时鼓励他探索不同于手机游戏的乐趣。就这样,孩子慢慢意识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丝毫不输游戏里的虚拟奖励,逐渐养成了自律习惯。


化解感性情绪,铺设理性轨道

初中阶段孩子的情感丰富且敏感,情绪就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这背后,生理因素不容忽视,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大幅波动,使得孩子情绪极易起伏。同时,随着接触信息的增多,他们内心世界变得愈发复杂,对周遭事物有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却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手段。

有一回,孩子在课间和好朋友们玩游戏,因意见不合和好朋友闹矛盾,一整天都郁郁寡欢,学习状态也一落千丈。我没有急于说教,而是先等他冷静下来轻声问:“妈妈知道你现在心里不好受,愿意和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孩子感受到我的理解与接纳,便一股脑儿倾诉起来。在他倾诉时,我认真倾听,不时点头回应,让他切实感受到被重视。等他说完,我给他讲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两个好朋友因误会产生隔阂,其中一人主动沟通,最终解开误会,友谊更加深厚。讲完后,我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引导他思考在自己与朋友的矛盾中,是否也能主动沟通化解。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用理性方式处理感性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借助影视作品、书籍等资源,与孩子展开情感话题讨论,通过作品引导和现实生活中的类似感受,将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成熟的个体,分享生活中的类似感受。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情感,学会在情绪冲动时,运用理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

在孩子初中这个关键的成长阶段,面对自律与情感问题,作为家长,需要深入剖析根源,以理解为基石,用引导作桥梁,帮助孩子提升自律能力,学会理性管理情感。这一路,虽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用心陪伴、科学引导,定能助力孩子稳步前行,绽放属于他们的光彩。

作为家长,我深知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既渴望独立,又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智慧,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街道的家校课堂,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如何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走向自律和成熟。


UgXoMKXZ3Jw1qwZeoyRoaw92662b83350f63be9dd96a31e5f13290.jpg

最后,借用《哪吒2》电影敖光的话:“父辈的经验未必全对,你的路还得自己闯!”真正的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和命令,而是需要用心去理解、去倾听、去陪伴。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陪伴和引导,孩子们一定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