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园地> 家庭家教家风
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 | “我身边的家风故事”展播②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今年,泰州市妇联推出涵养好家风 共筑家国梦——“我身边的家风故事”系列展播,带动广大家庭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教、建设好家庭,激发更多家庭汲取榜样力量的内生动力。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家庭,聆听那些爱与成长的美好故事!


图片

 三棵银杏里的精神年轮

清明节,回溱潼再一次参观院士故居,又去老家旧址看了看三棵银杏树。

在溱潼院士故居的大堂里,“爱我中华、兴我家邦……” 的八十字金漆家训熠熠生辉。而当我站在老宅遗址的三棵银杏树下,抚摸粗壮的银杏树干,忽然明白:家风不是悬于高堂的训诫,而是沉淀在岁月里的生命年轮,是祖父挑泥时落在扁担上的星光,是父亲修理包里泛黄纸页的温度,是警徽在晨曦中折射出的微光。

祖父用湖泥烧制青砖的模具,是家风的根基。那年月他每天往返湖岸数里,扁担将青衫磨出铜钱厚的茧。泥坯在模具中定型的过程,恰如人格在困厄中淬炼的写照。老宅虽已化作云烟,但模具边缘残留的指纹仍在诉说:真正的家宅不是砖瓦堆砌的居所,而是以坚韧为地基、以勤勉为梁柱的精神圣殿。就像院士家训中“克勤克俭”的教诲,在祖父这里化作泥土中绽放的文明之花。

父亲的修理包里裹藏着家风的温度。那个记满邻里需求的笔记本,每一页褶皱都是温情的刻度。帮王婶修电灯时沾在袖口的松香,替李叔排电线时留在窗台的剪影,在机械与电路之间流转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将“兴我家邦”的美好熔铸于生活细处的智慧。院士故居里“和亲睦邻”的典故,在父亲这里变成工具箱里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寻常巷陌间构筑起人与人之间最温暖的电波。

如今我的警徽上闪烁着家风的辉光。数据采集时带着祖父制砖的细致;图像侦查时想起父亲排查线路的耐心。当亲友想打探警情案件,我脑中想起银杏树下祖父的砖模:“您看这泥坯要经得住窑火,先得自己方正。”父亲修理包里的绝缘胶带也教会我:公正执法是本分,若沾染了私利纠葛,就像在电路里混进了水汽。当廉洁自律化作维持秩序时坚定的身姿,化作在人情与规章间筑起的透明屏障,才真正读懂了家训里“立身”二字的千钧之重——既要如青砖般经得起烈火淬炼,亦要似银杏树般守得住四季清明。

从湖泥到青砖,从电路到街巷,家风永远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三棵银杏的根系在地下交织,如同巡逻路线在社区街道延伸。当春风拂过银杏树沙沙作响,我听见时光深处传来永恒的和声:每个平凡生命的坚守,都是文明长河里最璀璨的星光。


(作者:田浩 泰州市公安局姜堰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