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园地> 家庭家教家风
栀子花讲堂|教育应是爱的延伸,而非爱的替代品
浏览次数: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终身教育的基础,而爱则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不可否认,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时间、爱好甚至是工作,只为孩子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从这一方面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毫无疑问的、无私的、无条件的。

父母因为爱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变得更加优秀,父母也会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基础,为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所以他们会对孩子提出严格的要求和高标准,从这一方面看来,父母对孩子的爱好像又是“有条件”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育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父母和孩子都在奔跑,但在父母爱的教育奔跑步伐中,有时却以爱之名“伤害”了孩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想象一下常见的家庭场景:早起时的催促“赶紧起床吃饭”“快一点,你怎么总是磨磨蹭蹭的”;吃饭时的挑剔“怎么就吃这一点,不要挑食”“你应该多吃一点这个,吃了对你好”;没考好时的责骂“成绩怎么又下降了,你是不是没努力学习”“你看看人家”;睡觉时的唠叨“你怎么还不睡觉,这都几点了”。。。。。。

这些看似本来是希望孩子变得更好的批评和教导,最终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却是“我是一个问题小孩”“我什么都做不好,我是一个废物”,孩子陷入摆烂状态,甚至进入攻击状态。

华盛顿大学实验验证,家长每对孩子说出一句否定性的语言,就需要五句积极肯定的语言才能修复关系的损伤。

我们也不都是完美的父母,当情绪上来时,有时难免控制不住口不择言。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所以当事情发生时,我们不妨先处理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家长如何稳定自己的情绪?

图片

1

深呼吸,从1数到10,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冷静下来,思考自己想对孩子说的这句话隐含了什么样的情绪?到底想表达什么?通过询问自己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能就会咽下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语言,换成更有建设性的语言、更积极的表达方式。

图片

2

暂时离开现场,情绪具有传染性,我们大脑内的镜像神经元会让我们自动模仿他人的情绪,当父母带着不稳定的情绪教育孩子时,孩子也会感到父母的烦躁和焦虑。所以当感觉到情绪快要失控时,可以先对孩子说:“爸爸、妈妈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冷静,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你”,让自己冷静思考的同时也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让孩子看到你的冷静和耐心。

图片

3

自我暗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包容和引导。告诉自己“孩子还小,不懂事,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这只是暂时的”。

图片

4

寻求支持,向伴侣、朋友倾诉寻求帮助,或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我们也并不都是完美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犯错,我们要勇于承认错误,做孩子的榜样,做一个成长型的父母。

图片
图片

怎样和孩子有效沟通,才不会陷入“无效唠叨”的陷阱?

图片

1

换位思考,共情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一直拖延不愿意写作业,询问孩子“是不是作业太难了?需不需要帮助?”“是不是有其他重要的事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看到孩子的需求。

图片

2

用提问代替重复指令:比如把之前总是唠叨的“说了多少遍了,作业写完再玩手机”换成“你打算几点开始写作业呀?需不需要我提醒你?”,通过提问引导孩子自己主动思考,把制定计划的主动权交给他,孩子抵触情绪自然就少了。

图片

3

共同制定目标、规则和后果: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他们会更愿意去遵守,提前和孩子约定好,比如关于手机使用,“我们只说一次哦,如果超时,下周使用时间就会减少半个小时”,明确规则和后果,孩子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做得不对会有什么后果。

图片

4

用后果体验代替说教:让孩子自己去体验选择带来的后果,并承担责任,比如孩子因为先玩手机再写作业,导致熬夜迟到后,先别指责,而是说“看来昨晚时间安排得不太好,今天要不要试试先写作业再玩手机?”,用自然结果法,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体验行为后果,再进行共情式复盘,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图片
图片

教育的本质是爱,而感受爱的前提是被尊重、理解和信任,正是父母的耐心、坚持和陪伴,孩子才能更好地茁壮成长,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作者:兴化市卫健委妇联 任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