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园地> 巾帼风采
“泰州太美 同行有你”她故事|高梓涵:在黑暗里追光的朗读者
浏览次数:

新时代,女性工作者如璀璨星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才智与激情,为实现自我价值不懈奋斗,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女性梦想的力量、奉献的力量、自信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图片
图片

为进一步展现在不同领域取得优异成就的女性,泰州市妇联聚焦基层妇女干部“她”先锋、“三新”领域“她”奋斗、妇儿公益路上 “她”暖心主题,征集百个女性微故事。现推出“泰州太美 同行有你” 她故事系列展播!敬请关注。

图片

“三新”领域她奋斗

高梓涵: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明珠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泰慧言”巾帼宣讲员妇联执委,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全民阅读特约朗读者,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玫瑰心语”阅读推广人妇联副主席,明珠朗读公众号、视频号运营者之一。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图片

当一个人勇敢追随内心的微光,并将其转化为服务他人的行动时,所谓的“残疾”便不再是限制,而成为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在黑暗里追光,又成为光的故事。或许,它能给正在寻找热爱、困惑坚持、迷茫于现实的你,一点答案。

图片
图片

声音是第一缕光:如何找到热爱的事

图片

1999年,高梓涵的生命刚启程一个月,就被命运按下了“黑暗”键。用药失误导致的视神经萎缩,让她的世界从此只有灰蒙蒙的一片。别的孩子能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能数天上云朵的形状,而高梓涵只能守着电视机,听新闻主播的声音从屏幕里流淌出来。时间久了,却为她她种下了一颗用声音去感受世界的种子。

在泰州特校和南京盲校读书时,高梓涵开始朝着梦想出发——用省下的生活费买录音设备,在宿舍用被子搭起“隔音棚”,录有声小说。当听到自己的声音通过耳机传出来时,她认识到:热爱的起点往往很简单,可能是一次偶然的触动,一个反复出现的兴趣,甚至是对“不甘心”的倔强。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勇气跟着那点微光往前多走一步。

图片

黑暗里的脚印:如何让热爱持续生长

图片

2018年,高梓涵考上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幸运的是,获得了“声音梦想”援助项目的机会。在那里,她遇到了人生导师董丽娜——中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她告诉高梓涵:“朗读不是用声音,是用心。你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众。”这句话像一盏灯,把高梓涵对播音的“喜欢”照成了“热爱”。

可热爱的路,哪有坦途?因为视力障碍,高梓涵的站姿总是不自觉歪斜。为了矫正,她每天贴墙站两小时,练到手脚发麻、汗水浸透衣领。视频剪辑更是噩梦,她只能凭借微弱的光感看屏幕,调个亮度要摸索半小时,再请室友帮忙确认。有次剪到凌晨三点,导出的视频镜却没有画面,高梓涵蹲在地上难过了五分钟,然后站起来从头再来。

毕业时,父母劝高梓涵考推拿师证,稳定又轻松。她鼓起勇气说:“给我一年时间,哪怕头破血流,我也想试试有声主播。”那是高梓涵最艰难的抉择——一边是世俗意义的“稳妥”,一边是不确定的“热爱”。幸运的是,家人说:“我们信你。”

高梓涵参加“熊苑教育”有声培训,在BOSS直聘残障专场分享求职心得,在喜马拉雅创办“异想布开”工作室,在公众号《盲福》发布《科学与信仰》《暂停还是快进》《小妇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四本有声书(近300万字)。最灰暗的日子里,是家人的支持和培训中积累的专业底气,让高梓涵咬着牙往前挪步。

后来高梓涵懂了,热爱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在无数次想放弃时,因为“再试一次”而多走的那一步;是在黑暗里摔得遍体鳞伤,却依然愿意相信“前方有光”的坚持。

图片

从追光到成光:青年如何与现实建立链接

图片

2024年5月,在泰州市残联和明珠街道的支持下,高梓涵创办了“明珠朗读”。这不是一个人的直播间,而是全国盲人朗读者的集结地,作家、机关工作者、社区书记走进直播间,畅谈文学,分享心得。

在这里,她开始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参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设置的商议;成为启明有声演播培训讲师,教视障朋友用声音“看”世界;在泰州市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朗诵《月光下的中国》,用声音传递力量。

图片

现在的高梓涵很少焦虑“意义感”。当你真正走进现实,会发现那些“就业难”“没方向”的标签,在具体的人、具体的事面前会慢慢融化。

“黑暗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光,然后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