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好人|王亚男:为孩子们送去更多温暖和光亮 | |
|
|
近日,海陵区城中街道南山社区居民王亚男被授予第九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助人为乐)荣誉称号。 王亚男今年75岁。2013年起,她就踏上了爱心公益之路,2019年,牵头成立“思路话语”公益团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加入。他们共同携手,将爱心与希望播撒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迄今为止,王亚男及她的爱心团队已经累计捐资助学超过700万元,帮助了超过400名学子实现了他们的求学梦想。团队已向甘肃省会宁县捐赠了1400盏路灯,这些路灯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16个乡镇105个村庄,近5万村民因此受益。 “上周六刚把钱打过去,第十批路灯一共125盏,将安装在会宁9个村庄,计划7月中旬安装到位!”6月19日,在海陵区“思路话语”工作室,王奶奶高兴地告诉记者。 这是由王亚男发起的“思路话语”公益组织,向甘肃会宁捐出的第十批爱心路灯。 2013年,王亚男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组来自甘肃会宁的求助信息和照片。照片里,孩子们衣服破旧,瘦瘦小小的,脸上、手上脏兮兮的。“那一刻,我的心揪得生疼,从穷苦中走来,在我幼时也曾盼望在冬天有一双棉鞋。于是,我决定在我腿脚还能走的时候,去当地看一看。”2014年4月,揣着4000块钱,王亚男买了一张217元的硬座火车票,带着一大包衣服,辗转30多个小时,第一次踏上了会宁这片土地。 “那趟旅程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王亚男说, “看到孩子们那些无助的眼神,我就想,我有多大的力,就尽多少力,一定要去做一点事去帮助他们。” 从那时起,她省吃俭用,每月1700元工资全用来资助孩子,女儿给她买新衣,她也都在走访时送了出去。 在那里,她亲眼见到孩子们凌晨五点拿着手电筒上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裤脚沾满泥浆。2019年,王亚男牵头为会宁募捐了105盏太阳能路灯。路灯第一次通上电的那晚,村长给王奶奶打来视频电话。“镜头里,整条山路像银河落在地上,孩子们蹦跳着喊:‘奶奶,路灯亮得像星星!’那一刻,我觉得吃再多的苦都值。” 期间,王亚男患上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因摔倒做过腰椎大手术,经常夜里只能靠在椅子上睡觉,膝盖也不能弯曲,每爬一层楼梯都锥心刺骨。身体上的病痛折磨都不曾让她停下脚步。王亚男说:“有人问我,老太太,你一个月退休工资也没多少钱,没钱还做有钱的事,在家歇歇不好吗,非要这么折腾自己呢?可当我看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睛,我知道我必须坚持走下去。” 除了确认了安装第十批爱心路灯的好消息,当天王奶奶手头在做的另一件事,是仔细核对整理一对一资助贫困生的爱心账本。今年上半年,团队新增了28名资助对象。王亚男说:“每一户我都坚持实地走访,了解实际情况。因为我们的资助金全部来自志愿者的爱心,我得一个个核对、整理、记录。” 十多年来,王亚男往返泰州与会宁超过20次。目前,已经有工程师、教师、列车员等行业的300多人加入爱心队伍中来。至今,王亚男及团队已累计捐资助学超700万元,帮助困难儿童400人以上,其中泰州81人,甘肃会宁300人以上,甘肃积石山8人,云南景哈34人。在王亚男的发动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意汇聚成浓浓暖流,托举起孩子们的爱与希望。 更让王亚男欣慰的是,“我们曾经资助的一名孩子,如今已是兰州师范大学的学生,去年暑假主动加入我们的团队。看着这些孩子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比我吃多少药都管用。” 在泰州本地也有很多得到王奶奶帮助的孩子,海陵区罡杨镇杨庄社区的小强(化名)就是其中一户。小强是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5年前,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到王奶奶。王奶奶知道后上门走访,后来便与小强一家结缘。她常常起早到菜场买菜,坐一个小时公交车送到小强家。除了送生活物资,王奶奶特别重视小强的学习。 之前,小强有一段时间不愿意上学,不写作业,王奶奶知道后,焦急万分,亲自到孩子学校了解情况,耐心劝导孩子。在小强成长的路上,王奶奶更像是小强的亲人,给予了无数的帮助。她常常说:“物质资助远远不够,我还要在孩子们的心上种树、种花、种阳光。”王亚男经常独自拖着拉杆箱,奔波于泰州的乡镇街道。那拉杆箱里装着的是暖意融融的“暖心礼包”,更是她沉甸甸的爱。 “我是一根串珠成链的线,我希望把热心公益的朋友们都凝聚起来,让爱心像空气流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王亚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