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太美 同行有你” 她故事|陆小涛:守正义初心 扬法治微光 | |
|
|
身为新时代检察队伍中的一员,我常想,法治的长河奔涌向前,每一朵浪花都应有守护公平的微光。在司法为民的实践中,一个个案件的公正办理、一次次监督的精准突破、一份份建议的落地生根,诠释着我们作为新时代检察官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陆小涛带领大健康类案件专业办案团队走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春香 事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我都要面临许多不同的案件,于我而言,是一个个不同的课题,需要我逐一解决;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需要我施以援手。 2016年,我任职员额检察官不到一年,一家个人独资企业的负责人老朱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原来,他的企业是从同乡老刘手中转让而来,二人早无干系。过了几年,企业却莫名其妙被丁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对老刘向丁某借的100多万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我多次听取案件当事人的意见,调取前后七次诉讼的十几本卷宗,反复查阅对比相关证据,调查发现出借人丁某早就得知企业易主,却和资不抵债无法还款的老刘串通,在印有企业印章的空白纸上倒签《还款保证》,以此让企业承担不该承担的债务。我果断提请省检察院抗诉,最终省高院再审后撤销了原判决,驳回了丁某要求企业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老刘的企业,终于卸下了重担。 “检察官,我们的血汗钱真的能要回来吗?”2019年,包工头李某带着八名农民工攥着泛黄的欠条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那是我刚任职民行部门负责人的第一课。面对厂房被抵押、李某提起的诉讼难以得到支持的困境,我和高港区检察院的金秋桦检察官另辟蹊径,从生存权保障角度切入,建议优先将工人工资部分抽离出来,并支持工人起诉追索劳动报酬。历经3年,终于推动法院从厂房拍卖款中向工人们优先支付了120万元工资。工人们拿到工资、笑逐颜开的那一幕被评为2021年度《检察日报》全国民事检察“暖心瞬间”。我深深知道,镜头里定格的不只是农民工们朴实欣慰的笑容,更让我深刻理解了“如我在诉”四个字的千钧之重。 这些年,我和团队相继开展了“农民工支持起诉”“妇女权益保障”“检察蓝守护夕阳红”等系列专项监督,其中5件案件入选省检察院支持起诉典型案例。于我而言,司法为民不是宏大叙事,而是在每个案件中听见心跳、感知温度。 (调查取证、勘验现场) 在数字检察浪潮中,我和团队将“工匠精神”融入每项创新。2019年,我和办案团队对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了利用“阴阳合同”虚增律师费的“潜规则”。面对全市上千件类似案件,传统办案模式犹如大海捞针。我带领团队研发出全国首个虚增律师费检察监督模型。当一个个错误裁判被纠正,一笔笔虚假律师费被查清,我更加笃信:新时代检察官不仅要手持“利剑”,更要善用科技赋能正义。 2023年,我又带领团队与市保监会、各大保险公司协作,对370余条交通肇事刑事案件信息、2700余条事故出险信息分析研判,形成交通事故多发路口“热力图”。据此,检察机关会同依法治市办、公安、交通等单位合力开展专项整治,对交通安全隐患定向拔除。这些探索让我明白,法律监督既要“治已病”,更要“防未疾”,检察官要强化大数据思维,在司法办案中践行“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理念。 (陆小涛走访行政机关并听取意见建议) “陆检,怎样在业务工作中做好检察调研?”2024年12月,我从市检察院研究室主任的岗位上来到泰州高新区检察院任职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在新春培训时,面对青年干警的困惑,我仿佛看见十八年前那个在接待窗口紧张茫然的自己。如今作为江苏省检察官学院兼职教师,我始终坚信:法治星火需要代代相传。在“75⁺寻找老政法精神”活动中,我带着青年干警走进企业车间、田间地头,让他们在回访被救助当事人时理解“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在积极推动社会治理时培养大局视野。 (陆小涛在全市检察机关春训课程中进行授课) 从青涩书记员到全国民行检察业务标兵,从普通检察官到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我深知荣誉背后是集体的智慧结晶。这些年来,我们的团队涌现出多名业务标兵、能手, 18个案例入选最高检和省检察院典型案例、参考性案例,研发的1个监督模型获全国优秀奖,被编入最高检数字检察课程。每当听到青年干警在全国、全省竞赛中斩获佳绩,看到他们办理的案件入选典型案例,我都深切感受到:真正的检察传承,是让每个年轻人都成为法治微光的传递者。 (陆小涛在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民事行政业务竞赛中 获评全国民行检察业务标兵称号) 作为新时代检察人,我将继续以“求极致”的精神办好每个案件,用“检察蓝”的担当守护万家灯火,让法治阳光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泰州太美,同行有你” 愿每一位女性, 都能活出最美的自己 一同绽放绚丽芳华, 书写着凤城与梦想的动人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