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园地> 调查研究
关于促进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
浏览次数:

 泰兴市妇联

 

本次调查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论述为指导,以“一法一条例”为依据,以落实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聚焦“家庭教育焦虑、教育角色错位、教育认知矛盾、教育方式冲突”等问题,通过深刻分析和客观评价我市城乡家庭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合理的途径方法和对策建议,助力广大家庭实现家庭教育相互滋养、互相补充、互相赋能的美好愿景,引领全域家庭实现家庭教育精彩蝶变,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转化成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内在推动力。

一、调查实施概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市家庭,调查方式主要是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等。本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2000份(均采取实名调查的方式。其中:家长问卷6000份,未成年人问卷6000份),回收问卷12000份,回收率为100%。走访调查100户家庭,被调查的100名妇女中,已婚妇女72人,未婚22人,离婚或丧偶的6人。年龄结构,20岁以下的8人,21-30岁的16人 ,31-40岁的42人,41-50岁以上的34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下7人,占7%;高中(职高、中专、技校)23人,占23 %;大专46人,占46 %;本科以上24人,占24%。

二、家庭教育现状及特点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城市家庭教育工作呈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城市家庭教育质量高,能较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农村家庭教育质量低,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传统简单,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主要呈以下特点:

  (一)重视家庭教育程度提高,但仍过分依赖学校教育

  实地调查反映,95%的女性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很重要,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都给予一致肯定。71%的妇女表明愿意不惜一切投入,培养子女成才。问卷调查中显示,69.62%的女性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业问题(成绩差、听课困难、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重视孩子情绪问题(暴躁易怒、焦虑、抑郁、自卑等)、交际问题(内向冷漠、不善交际、经常与人发生矛盾等)以及行为问题(违反校规等)的比例分别为13.54%、15.49%和7.61%。很多家庭父亲和母亲分头负责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教育。而且父母共同管理儿童学习教育比例最高达65.72%,说明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以及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与核心的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观念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认同,多数家庭民主和谐,父母协力、协商共同承担家庭教育责任。

  但实地调查也发现,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落后,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31%。69%的农村家庭认为孩子的教育责任在老师、在学校,与己无关,他们只负责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孩子出了问题就怪学校和老师,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老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有的家长和代理监护人甚至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代理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么用,不读书照样可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

  (二)家庭教育方法逐渐更新,但科学家教任重道远

问卷调查中,43.6%和33.7%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私下赞赏、公开表扬方式鼓励儿童的进步。孩子做错事时,56.6%的农村女性家长选择心平气和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与孩子沟通交流上,69.3%的被调查者觉得自己与儿女的关系非常好或比较好;75.6%的女性家长表示自己能够很好或较好地与孩子沟通;51.6%女性家长明确自己的孩子经常或偶尔告诉父母他(她)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走访调查发现,孩子有事瞒着家长时,多数家长采取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交待的方法。孩子与家长意见相悖,一时难以确定对错,45%的家长会采取冷处理。孩子有吸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和上网聊天等不良行为,部分家长能按照问题的性质采取不同的纠正措施。农村家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部分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尤其是农村家庭,信奉棍棒教育,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问卷调查显示,在教育孩子做错事情的方式上,有32.48%的被调查者选择教育方式是责骂或打孩子;3.75%的被调查者采取禁止孩子参加喜欢的活动或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等惩罚方式,甚至有3.7%的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都会犯错误,做错就做错了,由他去。被调查的家长中,对孩子采取物质奖励的占23.4%。而且,考试取得名次或完成某件事情,均以物质奖励,直接用金钱奖赏的家长占6.7%。在与小孩之间的沟通问题上,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父母面前所需要的是服从,根本没有与孩子沟通的意愿。2.21%的女性家长表示沟通的时间很少,7.9%的农村妇女反映自己与孩子双方虽有沟通的想法,但沟通过程中,总是因无法克制的情绪而中断与孩子交谈;有2.1%的农村妇女直接表态自己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或很难与孩子沟通。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二是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实地调查反映,大部分农村家长整天忙于农活或打工挣钱,没有精力来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闲暇时间与孩子一起玩耍、交流、沟通,基本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甚至有些家长连孩子的确切年龄和所在年级都不知道。有的家长过分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目前,教育方式传统简单,缺乏先进家教理念和科学家教知识,放任自流的教育方式仍是我市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提高广大农村家庭科学育儿的家庭教育水平任重道远。

  (三)家庭对孩子的支持能力欠缺,家长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一方面,农村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妇女承担社会、家庭双重角色,大部分时间被挤占,很少有时间来充实提高自己,有部分小学文化的人渐渐退化到了半文盲的状态。现在读书真难,孩子的作业拿回家,根本看不懂是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现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广大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家长所受的教育少,文化底蕴差,因而无法对子女进行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缺乏教育氛围。部分家庭条件差,家庭收入只能是解决衣食问题,家长们根本无能力投资家庭教育设施建设,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因此,虽然广大家庭的住房及经济条件提高很快,但有书房或书桌的学生并不算很多。同时,农村中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少,农村女性家长农闲时大多用于聊天,或沉迷搓麻将、打扑克,很少看得见书籍,父母亲平时不看书读报的占绝大多数。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许多农村家长认识不到知识和文化对子女成长的意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子女的教育责任、义务,忽视家庭教育。许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无法担当起家庭教育的责任,还有一些家长采取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甚至在无意识中对孩子进行错误的教育和导向,直接影响了农村家庭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五新五化”促进家庭教育蝶变

1.编制“新方案”,坚持在“系统化”践行中增强家庭教育长效治本。一是摸清实情,精准建档“知家情”。全面推进泰兴全域、家长全程、家庭全类型“三全”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并形成“妇联主导、村(社区)共建、家庭参与”的良好格局。建立市镇村三级妇联干部专项工作组,发挥妇联干部、女党员、妇联执委、三八红旗手、巾帼志愿者等主力军作用,联合社区党组织、网格、物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参与谋划、部署,重点从邻里关系、人文素养等方面着手,厚植家庭教育沃土。通过“大数据”检索和“铁脚板”走访的方式,对家长和未成年人进行书面问卷调查,按需确定走访未成年人任课老师、邻居及其他关系人,全面细致了解家庭教育实况,客观、详细建立0-18岁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基本信息档案。二是科学分析,四色管理“合民心”。组织促进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团科学分析、研判各类家庭教育基本信息,并按照“红、黄、蓝、绿”四色,针对不同类型家庭对应提供替代性、补充性、支持性、普及性家庭教育服务建议方案(红色一般指孤儿、事实孤儿、涉案失足未成年人、父母存在精神智力残疾等家庭,提供替代性家庭教育服务;黄色一般指留守流动儿童、父母双方重残、儿童重残或重病、父母一方有酗酒或吸毒等恶习的家庭及家长有极端教育行为,导致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的家庭,提供补充性家庭教育服务;蓝色一般指重组、纳入低保或低保边缘户、遭遇突发事件或意外伤害而致残、因其他特殊困难而陷入困境等家庭,提供支持性家庭教育服务;绿色指父母能够正常履行监护职责的家庭,提供普及性家庭教育服务)。三是聚力联动,一户一策“惠民生”。继续深入实施关爱留守女童“心蕊计划”项目,提质扩面“一户一策”微关爱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帮扶计划,帮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实际监护人掌握科学家教方法,完成补充性、支持性家庭教育服务。根据我市《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细则》,联合相关单位对涉案、失管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进行教育、训诫,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组建专业团队,一户一策,上门服务,帮助协调处理家庭关系,帮助失管少年回归家庭、回归学校。并科学有序做好“红、黄、蓝、绿”四色家庭教育服务转化工作。

2.推行“新模式”,坚持在“专业化”组学中促进家庭教育平台对接。以全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有力契机,乘势而上,构建“1+1+N”促进家庭教育模式。一是组建1个家庭教育公益服务联盟。挖掘培养一批拥护党的领导、热心社会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成立泰兴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联盟,不断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联动,构建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相互配合的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格局。二是搭建1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联合多方力量,搭建集家庭教育指导、未成年人帮教、心理疏导、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家教服务平台,设置“云课堂”“法律宣传”“找活动”“社区家长学校”“在线咨询”等栏目,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和保障,多渠道多形式为家长提供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是创建N个社区家长学校。挂牌成立N个社区家长学校,聚焦提升父母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庭教育决策能力、完善家庭教育形式和内容、拓展家庭教育机会、建立校家社合作网络五个方面,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主题活动,编发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3.构建“新思维”,坚持在“项目化”运营中领悟家庭教育精髓要义。一方面,为家庭“量身定制”《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并在这个过程中持续进行复盘和问题归零,逐步将项目化的思维渗透到每一户家庭。另一方面,导广大家庭常态化互帮互助,开展“美家美户”文明家庭创建,抓好文明家庭培育和日常管理,广泛开展讲家庭故事、晒家庭幸福、议家规家训、展家庭风采、秀家庭梦想等系列活动,促进家庭间的交流、学习,形成互帮互助的家庭教育“微圈”,通过联通一个个“小家”的优秀教育经验,串联成全域“大家”的优秀教育成果,促进全域达成“生活即教育,家庭即学校,父母即老师,家庭教育决定孩子未来”的共识,为孩子们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

4.设置“新路径”,坚持在“通俗化”解读中促进家庭教育深化转化。坚持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分析研判家庭教育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多元化家庭教育新路径,在泰兴全域弘扬优良家风,传播科学家教,唤醒家庭自主教育力量。一是以“智”为载体,不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80人。引入社会组织积极打造家教工作的“智囊库”“服务队”“枢纽站”。二是以“立”为载体,不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全市建立各级各类广覆盖的家长学校、家教指导站21个,建立阅读空间137个、建立妇女儿童之家351个,以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品牌入驻等方式,策划家庭教育主题沙龙活动,通过“智慧父母”家长课堂、“书香润泰兴”亲子阅读会、“栀子花讲堂”、家庭教育“三道”课程、“双护”课堂等形式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全市家庭传承崇尚美德、热爱家庭、注重家风。三是以“送”为载体,不断普及新时代家庭教育新理念。通过好家风时代报告会、“廉洁家风润万家”、家庭教育宣传周等主题系列活动,邀请领域专家、家庭教育指导团和典型家庭代表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一对一探讨,唤起更多家庭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参与和支持。在妇联公众号开设“促进家庭教育蝶变”专栏,专栏下设“美家美户·讲家庭故事/晒家庭幸福/议家规家训/展家庭风采/秀家庭梦想”“三全社区家庭教育支持行动”等子栏目,把好家教、好家风送入寻常百姓家。

5.建立“新样板”,坚持在“精准化”突破中促进家庭教育厚植潜力。通过帮助家庭优化家庭内部环境以适应外部变化,确保家庭教育护航孩子健康成长。一是建立“理想”样板。帮助家庭塑造优良的家庭文化,为孩子终身发展服务。让家庭的教育行为成为孩子生活的组成部分,达到理想的教育境界。二是建立“弹性”样板。指导家庭将“刚性”家庭教育原则和“柔性”人文关怀科学糅合。三是建立“杠杆”样板。助家庭找准教育“支点”,协调家庭能为家庭教育做贡献的各种资源和力量,科学评价孩子,让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建立“同频”样板。结合孩子在学校规范教学驱动力作用下开展学习的实际,致力促进家庭教育管理节奏和学校教育管理节奏同频合拍、致力促进孩子学习节奏与老师的教学节奏同频共振,帮助孩子在家校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五是建立“天赋”样板。根据孩子体能、艺术等天赋,帮助家庭正确认识孩子,积极发挥其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实现跳跃式发展。六是建立“特长”样板。针对少数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孩子,帮助家庭全面理解孩子,鼓励家庭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鼓励孩子发挥特长,积极参与自己热爱的社会活动、学习谋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