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广场舞姐妹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 |
|
|
2022年11月 广场舞姐妹是当前群众文化文艺发展活跃的一个重要成果和表现,组织、服务、引导好这一群体,可以很好地促进女性文化建设,提升妇女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妇联组织在民间基层的群众基础和工作基础。结合省、市工作要求, 泰州市妇联针对广场舞姐妹思的想状况开展了深入调研,取得良好成效,形成报告如下: 一、调研概况 全市四级妇联组织共同开展了“五个一”深度调研活动, 通过建立1个本级广场舞队长联系方式、加入1支广场舞队伍、参与1次广场舞集体活动、组织1场服务广场舞姐妹的活动、发掘1批广场舞女性典型人物等沉浸式调研,全方位了解本市广场舞姐妹思想状况。截至目前,全市600多名妇联干部以普通女性的身份加入广场舞队伍,参与各类广场舞活动700多场次,充分了解广场舞队伍的组织架构、人员特点、活动情况等,建立了各级广场舞队伍骨干联络簿和广场舞姐妹微信群,织密妇联组织服务广场舞队伍的网络。 各级妇联根据调研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舞蹈编排、巾帼宣讲、家庭家教、创业就业、身心健康等精准服务600余次,有效回应广场舞姐妹的需求和期盼。如泰兴市妇联开展“舞动泰兴·巾帼宣讲”活动;兴化市荻垛镇妇联建立广场舞服务队,组织妇女参与健身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海陵区京泰路街道妇联举办“喜迎二十大 巾帼心向党”广场舞免费培训班;姜堰区妇联结合“我奋斗 家国美”故事会,邀请三八红旗手走进广场舞姐妹身边开展故事宣讲等。 二、泰州市广场舞队伍现状 近年来,广场舞因其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喜爱,参与人数多、受众面广。据调研统计,我市广场舞队伍呈现以下特点: 1.组织建设情况。全市共计约1143支广场舞队伍,登记注册广场舞队伍有700余支,常年参与健身跳舞的人群超10万人,45岁以上人群占80%。现建有市级广场舞组织1个,市(区)级广场舞组织2个,镇(街)级广场舞组织161个。其中,广场舞组织中建立妇联组织的有9家,占总数的8%。92%的广场舞组织目前尚未正式建立妇联组织,多呈现主动参与、支持属地妇联组织建设状态。一些广场舞队伍的发起人、领队本身就是基层妇联主席,另有一些骨干姐妹成员兼任基层妇联的执委、巾帼志愿者,平常对妇联工作持积极响应、主动支持态度。 2.活动开展情况。我市最早有组织开展广场健身舞活动始于2006年。2009年5月,我市率先在全省举办首届广场健身舞大赛,并且每年举办一次,各市(区)轮流承办。如今,广场舞已成为我市参与人群最多的健身大项。全市广场舞队伍活动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主要有:及时宣传党的政策,把身边的事和人以及家乡的变化通过广场舞节目展现出来,代表性曲目为红色主题的特色应景舞蹈《绣红旗》、情景剧《不忘阶级苦》等;本土文化曲目有《逛西来》《片龙舞》等文艺节目;时尚文化曲目有《还没有爱够》《曲中人》《花开来接我》等。正常运转的广场舞,每天至少开展广场舞活动1次,时间多集中在晚上7:00-9:00,高温、严寒时期,她们也会考虑到安全等因素,暂停活动;近1/3的广场舞队伍每天开展2次广场舞活动,活动时间多在上午7:00至9:00或晚上7:00至9:00。 3.现有成绩。近年来,全市广场舞在持续打好基础的同时,注重特色发展,一大批原创节目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奖。2013年,高港区代表队凭借一曲原创《洲堤扬柳舞港城》,在全国广场舞创编大赛上荣膺创编特等奖和比赛一等奖;2014年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广场舞(排舞)决赛中,海陵和高港大妈们分别组队,双双斩获金银大奖;2016年初,高港大妈们更是走出国门,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广场舞(排舞)大赛上摘金夺银,享誉海外赛场; 2021年江苏省第九届广场舞创编大赛(网上),海韵舞蹈队获创编金奖、团体总分一等奖、规定套路一等奖、自选套路一等奖;姜堰区淤溪镇广场舞表演在“江苏卫视”专栏播放。先后涌现出全省广场舞公益之星李莉、余卫红等典型人物。 三、广场舞姐妹群体的好做法好经验 1.妇联支持广场舞队伍良性运转。各基层妇联密切关注联系广场舞队伍,关心广场舞姐妹的思想状况,协调推动广场舞队伍良性运转。靖江市的季市、城北、孤山等镇区妇联,主动收集广场舞联谊、展演、比赛等相关信息,引导广场舞领队加强与广场舞姐妹的联系沟通,给“僵尸”广场舞队伍增加活力,积极主动应对广场舞姐妹“一展身手”的愿望与期盼。靖城、城南、生祠等镇街妇联主动参与化解广场舞队伍与周边商户、住房的矛盾,帮助制定活动时间制度、音乐分贝制度、活动区域制度等规范,引导广场舞姐妹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兼顾周边群众的意见与反映,做社区大环境大文化的点缀者、添彩者。泰兴市珊瑚镇以“广场舞+广场夜谈”的形式,把“红色宣讲”融入到广场舞活动中,使广场舞场地都成为党的宣传阵地。 2.村(社区)两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部分广场舞队伍在运行中会遇到场地狭窄、音响设备设施短缺等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姐妹们“舞起来”的热情。春江花城社区地处地势低洼地带,广场舞姐妹活动多受场地限制,在风吹日晒雨打中来回奔波。社区女书记、省三八红旗手严艺带领“两委”一班人直面姐妹困难,经多方努力,筹建标准化活动场所,让姐妹们舞出青春,舞出幸福生活新高度。生祠、西来、小关庙、火炬、十圩、前进等社区“两委”多方筹集社会资源,帮助广场舞队伍配备先进的音响设备,编排逛西来、片龙舞、曲中人、花开来接我等广场舞曲目,赋予现代广场舞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亮丽底色。 3.党委政府搭建平台提振队伍信心。各地党委政府在“三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惠民、文明暖新春等活动中,为广场舞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按照“一季一主题、一节一活动”的思路,组织编排积极向上、颂党爱国的广场舞活动项目,不定期举办广场舞大赛、红色文化主题巡演等特色演出,弘扬爱党爱国主旋律,倡树文明新风。一批广场舞队伍以此为契机,编排更高品质的广场舞节目,提振姐妹们的信心和广场舞队伍的社会美誉度。姐妹们也因此学到更多的广场舞技巧,个人幸福感、快乐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因这些参与持续提升。《开门红》《疫情防控我不慌》等原创作品不断涌现,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关切,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筑牢“红色阵地”。 四、广场舞姐妹群体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在广场舞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难: 1.本地广场舞队伍比较松散。广场舞队伍是自发组织的团队,团队中既有“核心”成员——每次活动都会参加,也有“流动人员”——散步路过的姐妹随机加入其中,团队进出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管理制度,更难以执行相关管理要求。总体来看,广场舞队伍的组建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与改进。 2.广场舞活动受多重因素制约。一是场地问题。广场舞需要较大型的文化活动场所,经常为争夺场地、照明等资源产生矛盾,不利于群众团结,并且存在安全隐患。二是专业不足。广场舞队伍的主要组织者大多不是专业的舞蹈人员,很难结合广场舞队伍的人员构成设计合适舞蹈,很多都是通过网上下裁学习,无法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的需求。三是经费短缺。广场舞队伍大多是自发组织构成的,初期在规模不大的时候还可凭借队伍人员自己解决经费问题,但随着队伍的扩大,组建的规范化提高,经费问题就凸显出来,影响团队的水平的提升。 3. 农村和城镇存在资源差距。农村活动活动区域、公共基础设施有限,广场舞内容较单一,同时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口流出大,广场舞姐妹越来越少。 五、广场舞姐妹群体对妇联组织的需求和期盼。 1.加强队伍建设。希望通过妇联力量加强对广场舞队伍的建设,为广场舞妇女姐妹提供坚强有力的“娘家”支持。通过得到巾帼宣讲、志愿服务、舞蹈培训、家教讲座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不断提升队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及业务水平,把兴趣爱好和个人价值实现结合起来,展现巾帼新作为。 2.加强活动组织。希望妇联面向广场舞姐妹群体积极组织各项活动,通过演出、比赛、巾帼志愿服务等方式,给广场舞姐妹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妇女群众对于广场舞活动的交流学习,活跃气氛,为全市广场舞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 3.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妇联组织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和广播等途径来加大对广场舞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村民正确了解和认识到广场舞运动的重要作用。加强媒体对广场舞的跟踪报道,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广场舞锻炼的活动中来,调动全民参与广场舞的积极性。 4.协调多方力量。目前90%以上的广场舞队伍日常活动场地为露天场所,多为市民广场、村(社区)百姓大舞台,如果遇到刮风下雨、严寒酷暑等恶劣天气就要中止广场舞活动。因此姐妹们迫切希望联能帮助联系,有效利用妇儿之家、文体中心等室内场地。此外,还希望能帮助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助力广场舞队伍向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升队伍形象,提振队伍凝聚力。 六、下一步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广场舞队伍人员多为女性群体、人员构成丰富的特点,泰州市妇联将围绕“五个一”的目标,积极探索有效的路径,让妇联工作的“手臂”有效延伸到遍布全市各乡镇村(居)的广场舞队伍中去,构建起“妇联打鼓、妇女跳舞”的良好工作机制。 1.夯实组织基础。通过互留电话、建QQ群、微信群等方式,紧密联络本级广场舞队伍骨干,充分掌握本地广场舞妇女群体情况。创新“广场舞+网格+执委”模式,依托广场舞队伍和其中的优秀女性、活跃骨干,建立妇联组织、妇女微家、三八红旗手工作室、维权驿站等妇女组织。创设组织标识,将女性文化标识与广场舞文化符号有机相融,以兴趣为纽带,以组织为支撑,以阵地为依托,为广场舞姐妹建好自己的家园阵地。 2.加强引领服务。扎实开展“幸福舞起来”“舞动泰兴·巾帼宣讲”“巾帼解忧话家常”等特色线上线下活动,以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搞好主旋律宣传,切实深化妇联对广场舞妇女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将党的政策和妇联工作有效传递到基层妇女心中。针对广场舞姐妹的切实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邀请专业人士对广场舞舞蹈动作、运动幅度等进行专业辅导。精心编排、传播符合社会主旋律的优秀舞蹈作品,将广场舞从夜幕推向舞台,从乡间推到线上网上。 3.培树妇女骨干。构建基层妇联干部与广场舞姐妹“领头雁”双向交流通道,鼓励妇联干部争当广场舞姐妹“领头雁”,发挥她们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热心妇女事业的特点,引领服务广场舞妇女群众。同时,支持广场舞姐妹“领头雁”到当地妇联报道、任职,充分利用广场舞妇女组织能够经常深入妇女和家庭的优势,把广场舞队员吸纳成为社情民意“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在“七嘴八舌”的聊天中了解妇女姐妹心声,掌握妇女群众所急所盼所需,把广场舞组织培育成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的“四有”妇女组织。 4.加强自我约束。推进广场舞队伍的制度化建设,充分征求周边商户、住户的意见,就广场舞队伍活动的时间、场地、曲目、音响等内容形成制度,促进广场舞姐妹群体的活动,与周边商户的经营不冲突,与周边居民的日常作息规律不冲突,远离场地争抢、噪音扰民等基层治理困局,促进广场舞文化成为当地社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5.发挥队伍作用。广场舞是新型妇女为主体的社区自治的演习与雏形。接下来将大力引领广场舞姐妹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美丽庭院、文明城市创建、新时代巾帼文明实践、家教家风、乡风文明等领域大显身手,从思想、精神、文化、文明等层面系统服务广场舞姐妹,扩展广场舞姐妹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提升这一群体的社会美誉度和个人自信度,走出“广场舞大妈”的庸俗文化定位和角色定位。 |